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文艺 黄宙辉
图/受访者供给
5月18日是第46个世界博物馆日,本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气”。为迎候这一天的到来,南越王博物院等四馆联合发行2000份免费数字文创产品——“博物馆星球”,广东省博物馆也将发行两件数字藏品。
伴随着数字藏品的继续走热,收藏文物开端走上“NFT化”之路。NFT(Non-Fungible Toke),中文译作“非同质化代币”,它是虚拟世界中能够买卖的数字财物。当下,关于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发行也存在多种声响。博物馆开发数字藏品时,应该留意哪些问题?对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博物馆负责人、文博专家和职业律师。
数字文创及藏品遭到热捧
据介绍,新鲜出炉的“博物馆星球”数字文创产品由南越王博物院联合广州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一起发行,根据四家博物馆的外立面修建、交融数字孪生技术规划而成。
据南越王博物院信息材料部主任李碧燕介绍,数字文创产品“博物馆星球”规划概念表现“天圆地方”哲学思想,“这是博物馆结合NFT概念和受众需求,使用动画特效、烘托动态演绎等技术手段进行二次创造构成的数字产品。”
据李碧燕泄漏,除了数字文创产品外,“5·18世界博物馆日”后一天,南越王博物院将在5月19日推出两件数字藏品,别离以馆内的“角形玉杯”和“大玉璧”这两件明星级文物为原型打造。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留念馆)副馆长陈邵峰也告知羊城晚报记者,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留念馆)将推出两款数字藏品,别离以瓷枕和钟楼为原型打造。
在虚拟世界——元世界中,万物皆可“NFT”化。上一年3月,佳士得拍卖行以近70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艺术家Mike Winkelmann的数字拼贴画著作《每一天:前5000天》。数字藏品风很快吹到文博界,到现在,国内已有多家文博单位推出数字藏品。我国国家博物馆于本年年初推出四羊青铜方尊等4件国宝级文物的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湖北省博物馆上线的首个数字藏品“越王宝剑”,定量1万把,引来60万人在线抢购,短短3秒即售罄。
开发热潮引发职业考虑
本年4月,广东省博协下发了《关于世界博物馆日会集宣扬数字文明产品的告诉》,召唤各一级博物馆经过正规授权方法,使用文物资源进行立异创造,发布数字藏品。同月,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留念馆)首先推出3款数字藏品,以收藏文物西周兽面纹青铜盉等为原型打造,每款藏品定量8000份,每份价格25元。
“原本我也想买一个留作留念,可是没想到秒杀速度太快,我还没反响过来就卖完了。”陈邵峰对羊城晚报记者说。他以为:“数字藏品的独特性在于每一份藏品对应特定的著作、艺术品,具有链上绝无仅有的序列号作为仅有所有权凭据。”
在文博单位活跃开发数字藏品的一起,一些“冷考虑”连续呈现。本年4月12日,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在北京安排举行数字藏品有关状况座谈会,指出文博单位要“推动文物信息资源敞开同享”,一起文博单位应该留意“坚持公益特点”“不该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定量产品出售”“保证文物信息安全”。
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广东省文物判定站站长刘成基表达了对文物数据走漏或许下降文物造假本钱的忧虑。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员魏峻也以为:“从数据揭露的视点来看,发行博物馆数字藏品还将牵涉后续数字授权方面的系列问题,所以开发数字藏品需求慎重。”